雅行教育,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對于提高國民素質,完善人格修養,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,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。“文雅的言談舉止、儒雅的禮儀形象、優雅的行為規范”是文明公民理應追求的人格規范與道德標準,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素。多年來,溫嶺市實驗小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成長規律,創造性地開展了以“學會做人,從雅言雅行開始”為文明禮儀規范教育的突破口,在學生學習、生活的交往過程中開展“雅行教育”實踐研究,加強道德建設,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,提高學生的文明程度,促進人格健全,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。同時,從構建和諧、高雅的校園入手,進而為形成和諧社區和文明社會做出了有益的探索。 雅行教育的形式與內容 1.以日常管理和課堂教學為主陣地,將雅行教育滲透于學校管理的細節中。雅行教育根植于生活細節,是一個反復經歷、反復實踐的過程,雅言雅行的培養就應遵循恒常性的特點,實施多方面滲透,經常性滲透,讓學生感受到雅言雅行在我們生活、學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上學、放學、課堂、課間、走路、進老師辦公室、與人交往……都應該有明確的禮儀規范要求,如讓學生懂得課堂上的認真傾聽、控制噪聲就是一種禮貌,課間輕聲慢步、靠右慢行也是一種雅行習慣等等。同時,各學科教師也都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雅行教育因素,將雅行教育有機地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。 2.充分利用修身國學經典和現實的禮儀教育資源,通過向師生、家長征集雅行詩文的基礎上,再結合學校實際,引導學生讀經文,明道理,修雅行,從少年時代就系統地接受良好的禮儀規范的熏陶教育,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。 3.以系列實踐活動為輔助,加強活動文化建設,在活動中觸動心靈。對于小學生來說,雅行教育、雅言雅行習慣的養成不能僅靠說教和灌輸,也不能寄托在一兩次的活動中,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,滲透在生活、學習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,烙印在學生的心上。幾年來,學校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開展了系列雅行教育活動。 。1)以讀經為載體,習雅行知識。每年三、四月份,學校都開展“讀經典,修雅行”讀書節活動,以“創書香校園,做儒雅學子”為主題,通過誦讀“修身”國學經典,以讀促行,以行促思,以思促化,引導學生明理修身。讓學生學雅思、誦雅言、知雅規,從經典中規范自己的言行,不斷完善自我,提高文明程度。同時,將傳統道德與現代文明結合,通過“學雅規——練雅行——揚雅風”的基本模式,大力推行雅行教育,培養具有言談雅、行為雅、氣質雅、脾氣雅、個性雅、心靈雅的“六雅”陽光學生。 。2)以陣地為突破,創雅行崗位。崗位對現代社會的人們非常重要,我們的口號是“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崗位”。以健全校級、班級陣地建設為突破口,創設盡可能多的崗位讓學生自主參與校園的管理。 崗位由“自薦(推薦)——上崗——考核——輪崗——展示”的程序進行著,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“我會干什么?我能干什么?我要干什么?”各班根據學生的客觀情況推薦最合適的人選到最合適的崗位,如:升旗護旗手、國旗下講話員、交通安全員、環保小衛士、綠色小天使、形象大使、勤儉之星、金話筒、路隊長等崗位,為學生創造體驗勞動的機會?梢哉f,學生參與校園崗位管理的過程,就是他們學會自我教育的過程。 。3)與學軍相結合,修雅行習慣。“學軍育人”是我校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管理風格和育人策略,它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點。雅行教育和學軍育人其實是一脈相傳,相輔相成的。學軍注重的是以解放軍為榜樣,學習解放軍的形象、氣質和精神,體驗軍人的勤奮、規范、協作和頑強。在某種程度上,軍人就是禮儀規范的象征,是雅言雅行的典范。在學校開展的“學軍育人”行為規范系列養成教育活動中,學生一日常規教育訓練就是“學軍”的一個重要內容,它包括從起床、早晨到校、早讀、早操、上課及課堂紀律、課間、課前唱、集會、用餐、衛生保潔、午休到放學路隊等一系列行為規范;活動中,對班級的常規管理也進行規范和抽查,規范值周班制度,規范升、降旗儀式,規范班級的桌凳擺放,規范學生儀表、書包、抽屜的整理,規范課間秩序等。通過教育訓練,學生的行為規范程度有了顯著提高,為修雅行習慣奠定了堅實的行為基礎。 。4)在情景中體驗,形成雅行素養。在雅行教育過程中,經常開展規范言行主題教育,通過情景模擬、角色扮演、交往實踐等形式,采用定時和隨機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。定時,通常是利用班隊會或晨間談話時間,通過創設情景和扮演生活中的某一個角色,來學習某些場合的禮儀規范。隨機訓練則隨時可以進行,或創設一定的情景,或帶學生進社區模擬實踐,或就學生實際交往中的情況或問題,引導學生討論、交流,并進行實踐、改進。通過活動創設情景,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,在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中體驗,在角色扮演中感知、感悟、感觸,成就雅行素養,達到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效果。 孔子曰:“入其國,其教可知也。”雅行教育在有組織、有計劃的教育活動過程中進行無聲的文化積淀,從學生小事上的修養抓扎實,從學會說話,學會走路,學會集合站隊,學會學習,學會就餐,學會課間休息,學會保潔,學會護校,學會回家做起,培養學生雅行意識,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、學習等習慣,學會生活、正確生活、幸福生活,使學生出言有訓,行之有范,心中有人,奠定了一生做人的基礎。 4.堅持家校聯系制度,著力促進家長素質的提升,形成全方位的雅行教育網絡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一個民主平等、相敬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。同樣,一個粗魯、放任自流的家庭也會在孩子的身上烙下缺乏規矩、不守規則的痕跡。因此,做好家長的工作,讓家長認同學校的教育宗旨,就顯得尤為重要;谶@樣的認識,學校在挖掘社區、家庭教育資源、改善育人環境、家校攜手共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充分利用家長會、家長學校、家訪、致家長公開信等對家長進行教育、培訓,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目的、教育理念以及培養孩子雅言雅行習慣的重要性,對家長提出要求,并請家長參與評價,從而構建了強有力的雅行教育網絡。 “以雅促德”教育模式的建構 在努力探尋雅行教育規律的過程中,學校逐步構建起了“學校、家庭、社會”三位一體的雅行教育網絡,有計劃、分步驟、循序漸進地開展雅行教育工作,全面推進行動德育的實施。 1.基于學校,夯實基礎,養成習慣。在校內,從最基礎的雅言雅行習慣養成教育入手,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、友好交往、文明禮貌、講究衛生、遵守紀律、團結協作、努力學習的教育,養成良好的雅行習慣,在校做一個好學生。 2.走進生活,延伸家庭,擴大影響。在學校雅行教育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,將德育工作延伸到家庭、社區,以家庭教育為保障,對孩子進行“愛我父母”的孝心教育,“愛我家鄉”的感恩教育,“敬老愛幼、扶殘助困”的愛心教育,“服務家庭、服務社區”的勞動教育,做一個父母、鄰里喜歡的好孩子。 3.走入社會,提高層次,樹立形象。提高雅行教育的層次,對孩子進行愛黨愛國教育,遵紀守法教育,社會公德教育,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教育,“八榮八恥”小公民道德教育,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我,逐步在社會上樹立起實小學子的良好形象,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,做文明傳播大使。 雅行教育,讓學生立足學校,走進生活,走入社會,在寓教于樂的實踐活動中學會自我教育,自我激勵,自我約束,使禮儀規范潛移默化,使行為習慣更趨規范。雅行教育不僅讓學生做到了行為高雅,具備了良好的人文情懷,而且通過延伸家庭,走入社會,帶動了教師、家長雅行素養的提升。學生用自己的行為感染了每位家長、每個居民,進而又推動了和諧社區和文明社會的建設。
|